壹点灵
天津心理咨询 黄馨禾
突发事件
暑期的一天,
一早出发前往号称中国66公路的‘草原天路’,女儿非要带上她的两萌宠,兔子“小丸子”和小猫“小萌子”,一路上給它们俩介绍各种美景美食,一会儿窃窃私语,一会儿欢声笑语。
到了半道,我们挑了个风景优美的小山坡停下来拍照。她抱着听话的‘小丸子’下车,还解释道:“草原是兔子的家,我带它回家呀。”这毛绒绒的小萌兔一下招引了好几个孩子的围观,女儿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草地上说:“吃草吧,别害怕!”孩子们都想上前摸一摸,被她拒绝了。想不到当她一转身时,踩了兔子一脚,小丸子打了几个滚,就直挺挺的不动了。
情况突发,几个孩子在尖叫:“兔子被踩死了!”我飞奔过去,看着女儿呆呆的站着,已经吓傻了,手足无措的叨叨:“我没踩着你,我没踩呀。”孩子们一哄而散。“妈妈,小兔子嘴巴流血了,救救它吧!妈妈!求你救救它吧!”我赶紧拉着她的手,有些冰冷,声音都在颤抖。连忙把小兔子放在手心上,只剩很微弱的气息,这一脚对于拳头大小的兔子真是致命的伤。
我把兔子轻轻的放回地上,握着女儿的手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特别难过,如果你想哭,就哭吧!”哇!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猛烈的震颤着我的心,一串串豆大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昏天暗地的哭声持续了好几分钟,慢慢的变成了抽噎哽咽,我说:“宝贝,你想跟小丸子说会话吗?”她才睁开眼看看地上快要僵硬的兔子,点点头。
“那你需要妈妈陪着你,还是你想跟小丸子单独呆一会儿,我给你回车上拿一瓶水。”
她一边把小兔子挪到身旁,一边说对不起,说了几句又嚎啕大哭起来。老公怕她哭坏身体,想过去劝慰被我拦住。她的哭声就像千万只蚂蚁撕裂我的心,也恨不能有魔法起死回生满足所有,但是我知道这些需要她去经历。她人生的好多痛,我无法代替,我没有魔法,也没有忘情水,只有“陪伴”和“信任”。给予支持,让她独立去面对丧失是件理智的事情,不去剥夺孩子体验生命经历的权利,因为深信她能够做到做好。一件事,只要体验完整了,能量就顺畅了,就通透了。
我和爱人站在另一个距离很近的小山包看着她小小的背影,听着她跟小兔子一会儿喃喃自语一会儿又哭了起来,就这样呆了20多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她也在消化着很多情绪:恐惧、自责、伤心、内疚……这些情绪在慢慢的被释放掉。这一情一景也让我们夫妻俩为之动容,泪水涌动。
自由联想与角色扮演
“妈妈,我不想小兔子因为我而死,我不......是故意的,小兔子,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看一眼小兔子,她的眼泪又狂飙起来。
“妈妈,我才做了小兔子一天的妈妈,她就要离开了,我好心痛,怎么办呀!”她的心被自责和无助困扰着,我抱着她,默默无语。等她情绪稍微平复后,我说:“小兔子就在你面前,你可以跟它聊聊。”
“可是它不会说话呀,而且还受了重伤。”
“这样吧,妈妈现在变成了是张公子 zuo 我女儿的名字 you ,而你呢,变成了小兔子,我们一起说说话好不好,小兔子?”
“好的,我特别希望你好起来!
“小兔子,我知道你好疼好疼,是我不小心让你受伤了,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
“小妈妈,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我很痛,都快要去世了。”话刚说完,她又哭了起来。
“小兔子,我不想你因为我而死去,我特别难过,你知道吗?我现在还在生自己的气。”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试探这让女儿进行清晰的自我对话,把她尚未有能力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受让它显化出来。在刚才将近半个小时的情绪释放后,如果还让她一味的宣泄情绪,只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里,迷失在情绪的泥潭中。自责与内疚让人失去力量,不能引发建设性的行动,而我们所犯过的错,恰恰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能让我们变得谦卑和慈悲。也只有罪人,才能原谅他人,因为过错,才能深刻感受那份生命之痛,也才能宽恕他人,而宽恕别人,其实就是放过了自己。
“小妈妈,你不要生自己的气,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不怪你。”她擦干眼泪,轻轻叹了一口气,我才发现,她的小鼻子因为眼泪和鼻涕,都被擦破了。我的心又开始疼得抽抽起来,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重新冷静起来。
“虽然你不怪我,我确实犯了错,如果你没有死,我一定要会好好照顾你,就是你瘸腿了,我一样好好爱你。如果你真的死了,我会照顾好小猫,因为它是你的好朋友。”
“谢谢小妈妈,我特别爱你,你照顾了我一天,我永远记住你,我会在天堂里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如果我能好起来,咱们一起快快乐乐的。”
这时女儿突然发现在怀里趴着的小兔子嘴巴的血蹭到了她的裤子上,又哭了起来。
“妈妈呀,小兔子真的会死吗?”,我看着奄奄一息的兔子,含着泪跟她说:“宝贝,只要是有生命就会有死亡,兔子会死,妈妈会死,宝贝也会有死的一天。只是有早有晚,但是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相遇,永不分离。”女儿快九岁了,最近一年里总在探索关于死的问题,也正借此机会跟她好好聊聊。
情绪过不去,理智出不来。我们不仅要允许自己和孩子悲伤,还要接受整个哀伤过程中所自然产生的每一种情感。自由联想和角色扮演类似于心理咨询里的“空椅子”技术,用拟人的方式让孩子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过程就是梳理情绪,显化感受的过程。一个人的孤立无援被另外的一个人真正的听到,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宽慰和疗愈。
对这一过程不评判、不指责、不引领、不设限。
而角色扮演是让人能从事件中抽离出来,不再一味的沉溺在自己的情绪里,一件事,只要看完整了、体验完整了,能量就顺畅了,就通了。
重新建构
“妈妈,如果小兔子真的死了,怎么办呀?我再也看不见它了。”女儿合掌托起它,轻轻的贴在脸颊上,一小会,兔子的毛都被泪水打湿了。
“我们会在心里给它留个小地方,想它的时候,就摸摸自己的心跳,你永远会记住它的。”这样的劝慰虚弱无力,可面对死亡,无论你表现得得多镇定无畏,也都难以平静面对。
哇!哇!“我不要只是在心里想它,我要像现在一样摸着它毛茸茸的身体,软软的,暖暖的,我不要再也见不到它,不要呀。”泪水迷住了我的眼睛,让爱人递纸巾时,才发现他已泪雨滂沱,默默无声。
泪水是情感的珍珠,它会洗涤心中的伤痛。而伤心是一种保护的结束的能量,是为了更好的与过去说再见。对于女儿来说,在她眼里,小兔子不只是个小宠物,更是她的好朋友和家人。失去它就意味着失去曾经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和可能在她大脑里构建过的未来。她觉得这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将伴随着兔子的去世而消逝。
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去世后,会筹办葬礼,給亲朋好友们一个可以宣泄失去之痛,光明正大地去伤心痛哭的原因。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活过,是日记、博客、物件、成就……还是那个刚过世的人,他与你的生命交融相汇,亲眼目睹。而他的去世也势必伴随着见证你一部分记忆的失去,让你直面生命的虚空。从一丝不挂的来到人间又赤条条的离开,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什么,当然也没有真正的失去过什么,生命与其所是,本具庄严。
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是怎样面对的呢?你会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来面对自己的难过?我们的文化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妥善面对,而是学习否定它以及克服它,同时努力的呈现一个形象,我很坚强,无所不能,面对自己的脆弱我们甚至为之恐惧和羞愧不已。
看看我们从小是如何被教导,至少有六条在误导我们草草结束和掩埋人生所失,把哀伤隐藏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隔离,将自己的感受埋藏在心灵深处。 不要难过了/你太敏感了/你那么情绪化,多愁善感,别人都不这样。你还是个男人呢,像话吗!
2、代替,找一个新的代替失去的,换一个人或是东西。别哭了,哭什么哭呀,不就一只兔子或者什么什么吗?有的是,要不你需要点别的什么,我给你。
3、沉溺,独自伤心。你快烦死了,没有人想听你哭,那会让人感觉很不好,别人会觉得你软弱无能。
4、给自己一点时间,伤痛会自动消失的。其实时间不是最好的良药,伤痛是一股能量流,永远不会自动消失,只能被释放、转化和升华。就像浮在水中的气球,无论你怎么按压抗拒,它都会从其它的地方重新出现,可能以疾病的方式来显化和提醒。
5、你要为别人表现得坚强起来。你没有权利悲伤,你一定要坚强,你不属于自己,你要为别人活着。
6、让自己保持忙碌的状态。让自己忙起来,就把这事忘了,别停下来,千万别停下来。一停下来,我就象溺水般没抓没落的抓狂。不要休息,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心安理得的休假。抑郁就像一条黑狗,只要我一停下来,就尾随而至,无法摆脱。
此刻,你想想,当这些重复出现的伤痛来临时,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来保护自己不去直面的呢。人不愿向内看,因为心里有恨痛苦的东西。这个内在的孩子,总是自动化的立刻反应,因为他没有内在空间可以去接纳当下的恐惧和悲伤,也没有空间去延迟满足,面对失去,忍受挫败。面对和接受意味着,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内在空间来承受那份不舒服感,接受它的本然状态,同时,内心深处知道,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与它相处。
当我们有这样的体验时,也才能允许孩子去经历,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当痛被表达,爱就开始流动。这份爱的信仰,是在在芸芸众生中,唯一不变的关系,唯一不变的爱,无论怎样,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当然,你首先能和自己在一起,能好好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