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北京心理咨询 姜园媛
长时间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时常会感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甚至想要放弃写作。写作七年有余,这种“瓶颈”之感,经常萦绕在我写作之中,不知怎样突破。
近来,读到一篇文章,提到北岛的一句话:“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须‘一意孤行’。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历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我反复读着,思考着。
手艺人,大多可以理解为以手工技能为职业的人。他们大都具有灵巧的双手、洞察的慧眼和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娴熟技艺,或将顽石雕琢成美玉,或将质朴之物变成艺术。
古人说:无须黄金万贯,只需一技傍身。对手艺人,我总是心生羡慕,因为他们无须讨好、无须谄媚,只需靠着一门别人夺不走的技艺便可足够养活自己。他们只需要沉静内心,辛苦打磨自己,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即可成为手艺精湛之人。
我终日在文山之中攀爬、努力,与公文严格的格式、文法相伴,内心的思想和视野多半是从简报、总结和通讯中呈现,很难体现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从未觉得自己可以成为手艺人,也从未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可以称之为“手艺活”。
但细细想来,写作还真堪称一门“手艺活”。哪一篇精品文章不是经头脑里反复磨砺、雕琢而“诞生”呢?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思虑沉浮,深挖文字艺术的构造和框架;在语法、文法中精炼琢磨,编排文字艺术的意义和内涵;在字里行间中排列整合,探索文艺艺术的流畅和美感;在抒发畅想中百转千回,积极赋予文字灵魂和血肉。当然,写作之人,还需修炼自身内力功法,细细打磨自己,以求内心宁静;渐渐增长阅历知识,洞察事物人心,以求视野宽阔,让一个个简单的文字生动起来、站立起来,能够让读者有所共鸣、有所感触。更需要敢于和自己“较劲”,不断否定自己的作品,反复推倒重来,细细追求这项“技艺”的完美品质。我想,这种突破自我、不懈追求,都与手艺人秉承行业间的精髓和内涵,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我看过一期关于修钢笔老艺人的访谈节目。老艺人在北京闹市一角开了一间不足三平米的小店。他说,虽然现在参观的人要比修钢笔的人多,但是时常还会有一些人来这修钢笔。因为一支钢笔,有时候不仅仅是钢笔,更是一种陪伴、一种回忆或者一种思念,人们往往是带着这种感情,来到这里。只要有一个顾客来,他就坚持做下去。
他的一番质朴触动了我。作为新时代的“手艺人”,我还能否在每次想要放弃写作、困难当前之时,有为最后一个读者而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在急于求成的氛围之下,还能否做到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认真细致雕刻自己的作品?在日益浮躁的心理之中,还能否耐心打磨自己,守住内心宁静呢?我想,值得我们每一个“手艺人”的深刻思量。